website stat

samedi, avril 23, 2005

穹蒼下


訪問過Wim Wenders的記者朋友,莫不對他讚不絕口──沒有架子、和藹可親……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導演,但看過他的電影《Wings of Desire》(1987)後,我也是相信的。他對天使一角投注了極大的溫柔,令我以後都對穿黑色長大衣的中年男子有著好感,每次走進圖書館(摩頓台中央圖書館除外)都覺得他們輕輕陪在我身後。

我們以為天使都是潔白的,永遠是笑意盈盈的小嬰兒;再不就是長著七彩翅膀的少女,導演的詮釋頗為破格,但更早期的大膽設計是來自十三世紀意大利畫家GIOTTO(1267-1337)的作品。畫家在《哀悼基督圖》裡描繪了天使與馬利亞、約翰等人向著耶穌的屍首哀哭的情景。

看著看著,我想起《大長今》 裡鄭尚宮、韓尚宮、長今媽媽的含冤而終,叫長今傷心欲絕,也叫忠實的觀眾哭得死去活來。這幅畫,也算是相當煽情吧,馬利亞固然是悲白頭人送黑頭人,撫著耶 穌的胸膛,不能自已;約翰更是呼天搶地張開雙臂,十分之激動;其他婦女也不敢把耶穌的身體放在地上,仍是畢恭畢敬地托住……而天上的使者,一個個都哭得面容扭曲,痛苦非常,用盡各種肢體語言去表達那至極的哀傷。畫家真是很大膽,以前的天使總是金光燦燦,雍容華貴,哪能這樣放下身段,宣泄情欲?

《大 長今》受歡迎正是因為我們對長今的生命找到認同,她的情緒主導了我們的情緒。《大長今》熱潮也許轉過頭就淡去,但其中的人性與某些美好的精神,將肯定會繼 續存在,於下一部作品中再次成為牽動人心的話題。畫家所做的也是如此,他不執持於表現至高的神聖,反而重視原始的情緒表現,體恤民情。天使與人同悲同哭, 而不再是一個漂亮的裝飾而已;宗教也是如此,是真實至極,穿透肺腑,而不是遠距離的觀看、形式上的理解。

原作濕壁畫藏於意大利Scrovegni Chapel, Padova

延伸閱讀:修士影迷

延伸講堂:趙廣超(31.3.2006,藝術學院)
從Giotto學識Dignity。這是繪畫史上第一個「沉痛的背脊」,這個背脊是一個漣漪,由此,西方(繪畫)構圖已然形式,其他一切都只是花邊,漣漪蕩開去,連Da Vinci都要讓開。
指的是畫中央背向我們的那個人,畫家前所未有地以一個背影置於如此重要的位置,除了是透視及構圖的突破,亦是很高章的演繹,像一個會用背影演戲的演員或一個導演指導演員用背影演戲,是很不容易的,那便是dignity,明明是可以讓你看正面,卻知道只要一個背影便足夠,那便收斂更深層更醇化的力量。說這是一個漣漪很是優美,我的理解是,Giotto能有此一著,基本上已是指出並且很漂亮地示範了怎樣跨過虎度門,西方繪畫由此正式開始演出,這之前的一切相比來說都只是排練而已,所以學畫的人叫他繪畫之父,他起了一個頭,之後要怎麼演繹便看後來者各自修為了。
聽趙廣超說「沉痛的背脊」,他說的不多,但很精采,我也很興奮。他點出了一個重要的源頭,的確是不必多言。碰巧那天課前我看脊醫,背脊經歷了一次痛苦的醫治(見〈新的一樣〉),便份外有親身的感動。


【更多趙廣超講堂節錄,請看comments。】

13 Comments:
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It seems a bit rude for me to write something here as you don't know me and I'm not a blogger. I just 無啦啦 from Yam's blog 發現ed you. I was so delighted to share your opinion about Wim Wanders and the "Wings of Desires". The angel of Wim Wanders was so tender, empathetic and beautiful. Besides, I like your articles about the drawing very much.
By the way, I'm planning a short trip to Paris and hope that the issue about the youth employment problem would be solved soon.

21/3/06 22:52  
Blogger ton^chat said...

歡迎你,pl。也謝謝你。
這裡還有另一篇跟wim wenders有關的故事〈修士影迷〉。
巴黎嘛,我還在那邊的朋友說很平靜,電視所見的是最dramatic的片段。不過工會說罷工,就真的會罷工,而且必定交通大混亂,這個得有準備,還得密切留意。祝平安。

21/3/06 23:51  
Blogger Yam 飲者 said...

呀?原來PL來過,仲留低腳印!你衰呀你,係我個邊一句野都唔講。:(
不過咁呀,趙小姐,PL終於沒去巴黎,結果去了英格蘭&威爾斯啊。

7/4/06 09:10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哎呀!終於給飲者發現了。緣於對法國的喜愛,加上對藝術的無知及興趣,使我不時流連趙小姐的網頁(不過,次數當然不及你的blog);而當發現這篇談及Wim Wenders 的天使,簡直大為感動,忍不住要留下片言隻語(不知你可記得約十年前我向你提過很喜歡Wim Wenders 戲中的男天使?不過你貴人善忘,連我曾經在你的blog留言也忘記,更遑論我十年前的強說愁?哎?不是說你老了嗎?那長期記憶應強過短期記憶)。

12/4/06 18:48  
Blogger Yam 飲者 said...

PL:
十一年半,是十一年半之前,差不多有十二年了。十一年半之前的所有,我都記得。
也別說自己那是強說愁,我覺得你那時的確真的很愁。
我當然記得你曾經在敝網誌上的留言啦,還要留句法文來問我野,玩死。

12/4/06 19:28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那夜,從倫敦飛往香港的航機上,當人人都美夢正酣而我卻在等候如厠之時,有個婆婆在睡夢中左擰右擰,枕在頭上的小枕頭差點跌下,我在猶豫了三秒之後,輕輕地把小枕頭托起,如此這般,婆婆不知不覺地又再舒適地枕在小枕頭上,如常進入夢鄉去也,我便輕輕地放開手,抬頭之際,有個乘客對我發出會心微笑,忽然覺得自己有點像Wim Wenders鏡頭下的天使(希望大家不會忍俊不禁),想起那情景,依然覺得很美。
昨夜看了電影節的一套戲Mary〈 Director: Abel Ferrera〉, 戲中戲This is My Blood 的天使太恐怖了,像鬼,令人更懷念Wim Wenders的天使。
飲者,實在不能小覷你。

14/4/06 00:46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哎呀!不是甚麼匿名者,C'est moi, PL

14/4/06 01:19  
Blogger ton^chat said...

pl, 不如叫飲者拍齣飛機上的天使吧。(應該可以找到航空公司贊助 :p)
是的,你所描述的那情景,真的美。
而我,看著你和飲者在這裡聚頭,也覺得自己像遠遠地站著微笑。

14/4/06 22:34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掬色開始說:看趙廣超的作品,令她想到,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(而且是世界級的),那幾乎便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。而認識自己,得先由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開始。看著後面而前行。
(趙廣超隨後有回應,見下文)

6/5/06 22:15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趙廣超給我們看他十六七歲時的寫生,然後他提到一個問題,他當年是參考畫冊做的作品,都是偏色的,那些畫冊固之然是偏,他的作品看來就更是像古老調色板。要到去了法國,到美術館了,才知道真相。其實,天地早調好了顏色,自然可以教會我們一切。
【按:偏色確實無法避免,油畫是印刷品無法複製的,不要信畫冊,一定要去美術館。另外,一定要去外國,中國也要去,你便會發現,不同地方確實有不一樣的landscape和陽光,就孕育了不同的美術,一目了然,立時明白。】

6/5/06 22:35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然後又看他更小時候的作品,像繪本,他自嘲是《兒童樂園》。但他提到一個有趣的片段,就是他兒時執到一本書,很好看啊,卻沒有封面,很多年以後,他才知道,他看的是《安徒生童話》。

6/5/06 22:41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其後有點無啦啦地(但他經常如此),他提到一個觀察:他從前見過的學生,九時上課,是藝術課,然後下課,落堂後藝術便與這人的生命割裂,他看著認為很不可思議,甚至是可怕的。
【按:確實可怕。又何止是藝術呢,香港學生在下課後(甚至是上課時)都可以與一切割裂。】

6/5/06 23:02  
Anonymous Anonyme said...

剛好路過看到你的《哀悼基督圖》畫像的圖片,想引用作為寫作的素材,如有冒犯,敬請盼諒^^

引用位置: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im198807/14237417

11/11/08 22:27  

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

<< Home